84农业网

地区:安徽|北京|重庆|福建|甘肃|广东|广西|贵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龙江

地区:江苏|江西|辽宁|宁夏|青海|山东|山西|陕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内蒙古

行业:养猪|养牛|养羊|养兔|养鱼|养鸡|养蛇|养鹅|养鸭|养龟|养虾|养蟹|养鹿|养蚕|黄粉虫

行业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麦|大豆|茶叶|棉花|油菜|鹌鹑|牛蛙|黄鳝|泥鳅|蚯蚓|养驴|养蝇蛆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技术中心 > 水果种植 > 荔枝种植技术

药用植物荔枝霜疫病

84农业网   时间:2018-03-14    作者:佚名    来源:网络整理

荔枝学名LitchichinensisSonn.为我国名果。药用其种子、荔枝核及根。具理气、散结、止痛、益气补血之功能。主要分布在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省。

症状荔枝自幼果至熟果、果柄、结果的小枝均可被害,高湿时叶片也发病。叶上局部褪绿,背面生白色霉层,病原菌的子实体,但通常此病发生盛期,叶片已老化,故田间叶片被害情况很少见。成果受害时,病斑不规则,无明显的边缘,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,病斑扩展迅速,常全果变褐,果肉发酸,后期腐烂成肉浆,流出褐水。幼果受害后很快脱落,病部长白霉。

病原PeronophythoralitchiiChenexKoetal.称荔枝霜疫霉,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游动孢囊梗宽5―7PyA,长92―1332μm,但在玉米粉洋菜培养基上,孢囊梗极长,甚至长达l000μm以上,无色,有隔膜,顶部单分枝2―3次后,在分枝先端双分叉,末小梗的顶端略尖,其上同时形成1个孢子囊。在玉米粉培养基上,新孢囊梗大多在前一个孢囊梗的顶部一段距离上产生,或在分枝的腋间继续形成,有时还可在一个末小梗上不产生孢子囊而形成新的孢囊梗,或将孢子囊推向一侧而又延伸孢囊梗,其顶部分枝,则是同时形成孢子囊的,每个孢囊梗生十多个孢子囊。孢子囊柠檬形,无色或稍淡黄色,顶端有乳突,大小17―40×15―24(μm),脱落后基部带一小柄,萌发时一般形成游动孢子,自顶端乳头逸出。在玉米粉洋菜培养基上,藏卵器球形,无色,壁薄而光滑,23―33×17―27(μm);雄器绝大多数围生,少数侧生,无色;卵孢子球形,无色至淡黄色,壁光滑,在寄主小枝上后期也可形成卵孢子,但较少见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可能以菌丝体在病果和病叶上越冬。翌年春末夏初产生孢子囊随风雨传播,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叶片或果实为害。湿度是本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。梅雨季节,荔枝园地势低洼,排水不畅,枝叶繁茂,通风不良,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生。此外,近成熟的果实易感病,早、中熟品种(如“顶丰”、“黑叶”等)易感病。广州每年4月底至6月上旬,4、5月均温21―24℃,6月上旬25℃,最低气温11―21℃,病菌靠游动孢子为害荔枝,侵染过程短,再侵染频繁,因此生产上经常流行。

防治方法(1)清除初侵染源。秋末冬初,结合清园彻底清除园内残叶、残果及落叶、落果,集中烧毁。(2)加强果园管理。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,适当剪除徒长枝,增强通透性。(3)药剂防治;于花蕾期、幼果期及果实成熟前喷洒72%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70%乙膦?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%甲霜灵?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90%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、60%百菌通(琥?乙磷铝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隔10天左右1次,防治3―4次。

84农业网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任何关系,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。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,不以盈利为目的,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仅作为参考。

精彩图片

阅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