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农业网

地区:安徽|北京|重庆|福建|甘肃|广东|广西|贵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龙江

地区:江苏|江西|辽宁|宁夏|青海|山东|山西|陕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内蒙古

行业:养猪|养牛|养羊|养兔|养鱼|养鸡|养蛇|养鹅|养鸭|养龟|养虾|养蟹|养鹿|养蚕|黄粉虫

行业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麦|大豆|茶叶|棉花|油菜|鹌鹑|牛蛙|黄鳝|泥鳅|蚯蚓|养驴|养蝇蛆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技术中心 > 粮食种植 > 玉米种植技术

早熟黏玉米北粘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

84农业网   时间:2018-03-14    作者:佚名    来源:网络整理

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

1994年红兴隆科研所将wx基因转入两个早熟普通玉米自交系中,经多年连续自交,选育出2个稳定自交系:红早糯A和红早糯B。1999年以红早糯A为母本,红早糯B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北粘1号(原代号红236)。2000~2002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,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。2003~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区域试验,2004年同时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。2005年1月,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。

2品种特征特性

植株性状:北粘1号幼苗叶鞘为紫红色,叶窄长,心叶上冲,脉纹较清晰;植株半紧凑型,成株叶片11~14片,植株抗倒伏;花丝为淡黄色,花药黄绿色,雄穗分枝适中;株高215cm,穗位高80cm。

果穗性状:果穗柱形,穗长20.0cm左右,穗粗4.9cm左右,14~18行,白轴,籽粒为淡黄色,硬粒型,百粒重为31g左右,容重769g/L,出籽率83.6%。

生育期:北粘1号属早熟糯玉米单交种,在适应区生育期103天左右,需活动积温2000~2050℃。

抗逆性:种子拱土能力强,幼苗发苗快,抗冷性强,植株抗倒伏,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广泛的适应性。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害接种鉴定结果:中抗大斑病;丝黑穗病感病率9.9%~15.2%。

品质分析:2003~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(哈尔哈)二年检验,籽粒平均含:粗蛋白10.11%;粗脂肪5.35%;淀粉70.86%;赖氨酸0.30%。支链淀粉含量99.5%

该品种比现在大面积种植的垦粘1号早熟7~8天,鲜食可提前上市。适口性好,黏甜芳香,口感细腻,食用品质突出。

3产量表现

2000~2001所内两年鉴定试验,平均产量为7325.0kg/公顷,比对照(垦粘2号)平均增产6.5%;2002年异地鉴定试验,平均产量为7268.9kg/公顷,比对照(垦粘2号)增产7.5%;2003~200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,平均产量为7911.25kg/公顷,比对照(克粘1号)平均增产28.34%。2004年参加省生产试验,平均产量为8587.76kg/公顷,比对照(克粘1号)平均增产25.0%。

4栽培要点

适时播种:一般为5月上旬播种,作鲜食在红兴隆地区6月20日前直播均可。但本品种不适宜育苗移栽。

合理密植:一般条件下可作为普通品种采用机械直播或人工点播。栽培密度6.0万株/公顷左右。

科学施肥:选择肥力中上的平坦地及岗地种植,秋起垄秋施底肥磷酸二铵225kg/公顷,有条件还可加施硫酸钾40kg/公顷;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80~225kg/公顷。

及时管理:北粘1号幼苗生长快,故需及时铲趟管理,保证在玉米生长期三铲三趟,适时收获。

适宜种植区: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做籽实类型种植,做鲜食玉米北方地区均可种植。鲜食适宜采收期为吐丝后21~24天。由于该组合熟期早,在第一、二积温带种植,一般不需隔离,但在三、四积温带为保持口味纯正必须与其它玉米隔离种植。

5制种技术

自交系繁殖种植密度7.0~7.5万株/公顷左右。制种时,父母本可同期播种,父母本比例为1∶5或1∶6。制种产量为2500kg/公顷左右。

84农业网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任何关系,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。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,不以盈利为目的,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仅作为参考。

精彩图片

阅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