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农业网

地区:安徽|北京|重庆|福建|甘肃|广东|广西|贵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龙江

地区:江苏|江西|辽宁|宁夏|青海|山东|山西|陕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内蒙古

行业:养猪|养牛|养羊|养兔|养鱼|养鸡|养蛇|养鹅|养鸭|养龟|养虾|养蟹|养鹿|养蚕|黄粉虫

行业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麦|大豆|茶叶|棉花|油菜|鹌鹑|牛蛙|黄鳝|泥鳅|蚯蚓|养驴|养蝇蛆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技术中心 > 菌类种植 > 蘑菇种植技术

蘑菇病害及其防治技术

84农业网   时间:2018-03-15    作者:佚名    来源:网络整理

一、真菌性病害

1、褐腐病。又称白腐病、水泡病。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,由空气和害虫传播。当菇房空气不流通,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。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,感病后,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,严重时形成畸形菇,变为褐色,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。防治方法: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。将覆土置于空房内,按每平方米5毫升甲醛加3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24小时后,才能使用。菇床上若发现病菇,应立即停止喷水,通风降温至15℃以下,湿度不超过85%,在病区喷1%-2%甲醛液。发病严重的菇床应更换覆土,烧毁病菇,将所用工具用4%甲醛液消毒。

2、软腐病。由泡毒菌感染引起。病菌孢子多数通过气流和溅起的水滴传播,覆土过潮及低温高湿,易发生此病。发病时,若不及时处理,病菌便迅速蔓延,并变成水红色。子实体被感染后,逐渐变成褐色,直至腐烂。防治方法:减少床面喷水,加强茹房通风,降低土面和空气湿度,发病部位撒石灰或喷4%甲醛液;也可喷洒多菌灵或托布津或溃疡灵500倍液等。

3、褐斑病。又叫干泡病、轮枝霉病,由轮枝霉菌引起。病菌孢子常粘结成堆,主要通过溅起的水滴和菇蝇、螨类、人手、工具等传播。此病多发生在栽培后期,发病后,先在菌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针头状的褐色斑点,以后斑点逐渐扩大,并产生凹陷,凹陷部分呈灰白色。病菇常干裂,菌盖歪斜畸形,菇柄出现剥皮现象。但菇体不腐烂,没有特殊臭味。防治方法:严防菇蝇进入菇房;一切工具用4%甲醛液消毒;已发病的地方用500倍液多菌灵等喷洒。

二、细菌性病害

1、斑点病。由托蓝氏假单孢杆菌引起。这种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,通过害虫及操作人员传播,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病,夏秋季节发生较重。发病初期,菌盖一二处出现黄褐色变色区,随即变成暗褐色凹陷斑点。此病的防治关键是控制好空气的相对湿度,尤其在蘑菇生长后期,菇房湿度不要超过85%,避免菇盖表面积水和土面过湿。减少温度波动,最好低于17℃。发病后用600倍液漂白粉喷洒。

2、干腐病。又叫干僵病,也是一种假单孢杆菌引起的。发病区蘑菇畸形,苍褐色,菌盖歪斜,菌柄基部膨大,并且逐渐萎缩干枯,失去食用价值。防治方法:主要是隔离,防止病区和无病区之间菌丝体连接。箱栽时,如果茹箱之间菌丝不相接,干腐病就不会传播;在菇床上,每隔一段用塑料薄膜隔开,也可阻止蔓延。

三、生理性病害

1、硬开伞。蘑菇遇异常气候,幼嫩子实体提早开伞的现象叫硬开伞。一般在18℃以下,温差10℃左右,或突然降温情况下发生,防治方法:在气温突变前做好保温工作,并增加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。

2、畸形菇。形成的原因是覆土粗细不一,出菇部位低;菇房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.3%,以及药害和病害、虫害造成。防治方法:注意覆土质量和通风,避免有害气体进入菇房,注意防治病虫害。

3、薄皮菇。整个出菇阶段都可发生。主要由菇房内温度过高过低,或床面通风过度引起。防治方法:高温时要加强通风,低温或起大风时,菇房要保温保湿。

四、病毒性病害

病毒病是通过罹病的孢子和菌丝传播。菌丝感染病毒后,不能形成子实体;菌蕾感染病毒后,子实体发育畸形,或菌柄奇长,开伞极早,或菌柄弯曲菌盖特小,或菌柄下部尖削,或菌柄中央膨大成桶状、坛状,最后导致菇体萎蓿干瘪成海绵状。严重感染病毒的菇床上,常出现大块无菇区。防治方法:发现病毒病后,蘑菇一定要在开伞前采完,防止病菇散发出来的孢子传播;用低剂量溴甲烧熏蒸全部培养床架;将所有用具全部煮沸消毒。如果发病和蔓延严重,可根据病毒的寄生侵染性高度专一的特点,改变栽培种类,即可杜绝此病。

84农业网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任何关系,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。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,不以盈利为目的,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仅作为参考。

精彩图片

阅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