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农业网

地区:安徽|北京|重庆|福建|甘肃|广东|广西|贵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龙江

地区:江苏|江西|辽宁|宁夏|青海|山东|山西|陕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内蒙古

行业:养猪|养牛|养羊|养兔|养鱼|养鸡|养蛇|养鹅|养鸭|养龟|养虾|养蟹|养鹿|养蚕|黄粉虫

行业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麦|大豆|茶叶|棉花|油菜|鹌鹑|牛蛙|黄鳝|泥鳅|蚯蚓|养驴|养蝇蛆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技术中心 > 经济作物 > 棉花种植技术

棉花中后期管理

84农业网   时间:2018-03-15    作者:佚名    来源:网络整理

当前,棉花陆续进入中后期管理阶段,这个时期正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,广大棉农千万不可掉以轻心。棉田中后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促控结合,做到控旺、促晚、补弱,实现棉田均衡稳健生长,搭起丰产架子夺取棉花丰收,具体技术措施如下:一、及时化学调控对于盛蕾期和初花期有旺长趋势的棉田,每亩要用缩节安1.5-2.5克,对水20-35公斤喷施。对于盛花期旺长棉田,每亩要用缩节安2-3.5克,对水30-35公斤,喷施在棉株表面,以控制棉株长势,使棉株主茎日增长量控制在3厘米以下;在棉花打顶后7-8天,一般每亩用缩节安3克,对水30公斤左右,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上,可以简化后期整枝,增结早秋桃,增加铃重,防止贪青晚熟。需要提醒的是,化学调控一定要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,土壤缺水、棉花生长受阻时应少用或不用。旺长棉田化控后,也要加强管理,注意肥水运筹,做到下促上控。防止用调节剂后因棉花叶色深绿而不追肥、不浇水,放松管理,造成早衰减产。二、科学肥水管理1.勤浇蕾水 棉花现蕾后,长势较快,需水量增加,如棉花出现午后打蔫现象,表明已缺水,但此时为6月中下旬,已到雨季,因此浇水量不可过大,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,小畦轻浇即可,可与揭膜结合进行,揭膜后浇水,浇后中耕保墒。2.揭膜中耕6月下旬以后,进入夏季高温季节,雨季到来,继续盖膜不但没有好处,反而不利于雨水下渗和田间施肥,同时盖膜后造成棉花浅层根系多,不利于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,容易引发棉花后期早衰,因此,要适时揭膜,一般掌握在6月下旬,雨季前揭膜,揭膜后必须浅锄中耕,深不超过2厘米,切断部分上层根系,促进根系向下发展,防止早衰。3.重施花铃肥根据抗虫棉前期结桃多的生育特点,提倡在7月上旬重施、早施花铃肥,亩施尿素15公斤;基肥未施磷钾肥的棉田,可同时追施复合肥10-15公斤。施肥时应开沟深施,以提高肥效。二是补施盖顶肥。一般7月底8月初追施,最晚不超过8月5日,每亩尿素5-7.5公斤。施盖顶肥是防止抗虫棉早衰,尤其早发型品种、早发棉田防止早衰效果明显。三是叶面喷肥。一般棉田可结合治虫从8月中旬开始进行叶面喷肥。可喷0.5-1%的尿素溶液、2-3%的过磷酸钙溶液或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,每周一次,连喷三次。三、科学整枝修棉棉花中后期整枝修棉的重点是打顶心、去边心和去赘芽等。通过适时打顶修边,可以合理调控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,塑造合理株型,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,减轻病害,促进棉株多结铃、结大铃,是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。打顶心时间要根据棉田密度和品种特性灵活掌握,掌握“时到不等枝,枝到不等时”的原则,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在7月15-20日,晚发棉田可推迟到7月25日前后。一般常规抗虫棉春播密度为3000-4000株/亩,单株可留果枝14-16个;抗虫杂交棉密度为2000-2600株/亩,单株可留果枝16-18个;夏棉密度为6000-8000株/亩,单株可留果枝6-8个。打边心一般在大暑后到8月10日前进行,对荫蔽棉田打边尖,可控制棉株横向生长,每个果枝一般留3-4个果节。同时,要及时去掉立秋后现的蕾和白露后开的花和赘芽,改善棉田光照条件,促进棉花早熟、优质、高产。四、开沟培土、除涝防旱花铃期正值汛期,雨水过大就会导致棉株徒长、营养体过大、田间郁闭、蕾铃大量脱落,还可导致烂铃。6月下旬大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开沟培土,防止棉花倒伏,利于棉田排灌。同时,及早疏通沟渠,保证排水畅通。进入花铃期后,气温升高,棉花植株生长旺盛,棉株蒸腾作用强烈,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。此时如果土壤缺水,会影响肥效的发挥,将导致棉株早衰、蕾铃脱落,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。因此,如遇干旱天气,当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%时,可隔行浇水,每亩灌水30-40立方米。需灌水1-2次。进入吐絮前期(8月下旬、9月上、中旬)应保持稍高的土壤水分(占田间持水量的70%左右),此时如遇秋旱,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%,可浇水,每亩灌水30-40立方米,对防止早衰、增加铃重、提高纤维品质有显著效果。[pagebreak]五、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棉铃虫,要做到药剂滴心与诱杀成虫相结合、棉田防治和其它作物田防治相结合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、田间管理和人工抹卵相结合,进一步提高防效、节约成本。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90粒或百株有二龄幼虫5头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。三代棉铃虫,当百株有低龄幼虫15头时,应采取化防措施。一般在下午5点后喷药防治。同时,加强对蚜虫、红蜘蛛、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,可使用菊酯类、1%吡虫啉、1.8%阿维菌素、25%扑虱灵等农药进行防治,并注意保护天敌。近几年,棉花枯、黄萎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,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。对于枯、黄萎病,目前尚无特效药剂,应以预防为主,通过选用抗病品种、轮作换茬最为有效,发病后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钾肥、微肥等提高抗病力,病重田块还要施用速效氮肥。同时,要及时抓好清沟和中耕工作。药剂防治,发病初期可用500倍25%使百克药液进行灌根,每病株灌50-100毫升,发病较重田块可间隔5-7天再灌1次,同时用0.2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%的尿素液,每隔5-7天进行叶面喷施,连续喷2-3次。

84农业网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任何关系,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。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,不以盈利为目的,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仅作为参考。

精彩图片

阅读排行榜